“探千年冬菜传非遗匠心 聚民族深情筑中华同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开展主题活动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5年3月2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党支部联合学院团总支、思政教研室,组织师生代表赴大足冬菜博物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实地参观、非遗体验、文化品鉴等多元形式,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匠心传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在冬菜博物馆内,师生们沿着“千年传承”“匠艺精粹”“民族记忆”三大主题展区,系统了解始于南宋的大足冬菜制作技艺。通过观摩清代制菜器具、传统“三腌三酿”工艺流程图解及制菜场景复原,大家深刻感受到冬菜制作中蕴含的工匠精神。非遗传承人李华琼重点介绍了冬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历程,强调其作为巴渝饮食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价值。
步入传统晾晒区,师生们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亲身体验“开坛翻菜”工艺。党员教师邓园园表示:“每道工序都凝结着匠人数十年的经验智慧,这种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创新,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晾晒场上整齐排列的陶坛阵列,以具象化的文化符号展现出中华传统工艺的集体记忆。
活动还创新设置“非遗味道里的家国情怀”品鉴课堂。通过品评冬菜传统菜肴与现代创新菜品,师生们从味觉维度感知非遗文化的现代转化。
党支部书记李婷婷指出:“本次活动将思政教育课堂搬到非遗传承一线,既是对中华文化基因的解码,更是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生动实践。我们要以非遗保护为纽带,让‘五个认同'在青年心中扎根。”
据悉,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将持续推进“非遗+思政”育人模式,计划联合地方文旅部门共建实践基地,通过非遗技艺研习、民族故事讲述等特色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在守护文化根脉中增强历史自觉,在促进民族团结中强化使命担当。
文图/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